全部蔡律專欄
-
MORE
離婚後,孩子監護權幾乎都給媽媽?
過去台灣社會普遍認為,離婚後孩子的監護權大多會判給母親。然而,法院在判決監護權時,並不會單純依性別決定,而是以「子女最佳利益」為核心考量標準。
影響監護權判決的關鍵因素有哪些?
1. 主要照顧者
法院會考量過去誰負責孩子的日常照顧,例如飲食、教育、醫療等。如果一方長期擔任主要照顧者,較有可能獲得監護權。
2. 經濟能力與生活穩定性
具備穩定的收入、居住環境與教育資源的一方,在爭取監護權時會較具優勢。但經濟條件並非唯一決定因素,法院更關心是否能提供孩子適合的成長環境。
3. 父母的教養態度
法院會觀察父母的親職能力,是否願意為孩子提供關愛、是否鼓勵親子關係,以及是否有負面行為,如虐待、忽視、酗酒等。
4. 孩子的年齡與意願
若孩子年齡較大(約7歲以上),法院會參考其意願,但最終仍會綜合考量其他因素。
5.幼兒從母原則
法院在判決監護權時,通常會考量孩子的年齡,尤其是0-3歲的嬰幼兒,由於母親在哺育、照顧上的角色較為重要,因此大多情況下會優先將監護權判給母親。但這並非絕對,若母親無法提供適當的照顧環境,例如有虐待、精神狀況不穩定等問題,法院仍可能將監護權判給父親或其他適合的監護人。
6.繼續性原則
法院在判決時,會盡可能維持孩子原有的生活穩定,避免因監護權變更對孩子造成過大衝擊。如果孩子長期與某一方同住,已經建立起穩定的生活習慣、社交圈與教育環境,法院通常會傾向維持現狀,將監護權判給現有的主要照顧者。
哪些行為可能導致失去監護權?
1. 惡意阻止對方探視
2. 長期忽略或虐待孩子
3. 個人生活不穩定,如頻繁更換住所或工作
4. 違反子女最佳利益的行為,如情緒勒索或帶孩子離境
從以上可知,監護權的判定並非依性別,而是根據「誰能提供孩子更好的未來」。如果希望爭取監護權,建議在離婚前就積極參與孩子的生活,並確保自己能提供孩子一個穩定、安全的成長環境。
-
MORE
小心!這些LINE對話可能成為離婚官司的致命證據
在現代社會,LINE等通訊軟體已成為人們日常溝通的主要工具。然而,您是否知道這些對話紀錄在離婚訴訟中可能成為關鍵證據?在台灣的司法實務中,LINE對話內容經常被法院接受為證據。例如,涉及妨害家庭的案件中,當事人可能以LINE對話中的露骨言語或互傳的親密照片作為證據。
該如何合法保存對話紀錄?
1.自我保護:若您是對話的一方,建議定期備份重要對話,以備不時之需。可使用截圖、雲端備份或列印存證,確保內容完整且未遭竄改。
2.合法取得:若需調取他人對話,應透過合法途徑,例如透過司法程序,請求法院要求對方提供,或者經由他者同意,避免違法擷取。若非法錄音、截圖或侵入他人帳號,可能導致其他法律責任。
避免成為不利證據的對象
1.謹慎發言:避免在通訊軟體中留下可能對自己不利的言論,例如威脅、辱罵、承認某些行為等,這些都可能成為對方在訴訟中的攻擊點。
2.保護隱私:妥善管理個人設備,設置強密碼與雙重驗證,防止他人未經授權查看或竄改您的對話內容。此外,若需更換手機或電腦,應確保舊設備內的個資已完全清除,以防洩漏風險。
在數位時代,通訊紀錄可能成為法律攻防的關鍵。但在蒐集和使用這些證據時,務必遵守法律規範,避免因小失大。 -
MORE
婚前財產怎麼分?先說清楚才不會吵翻天!
婚姻是人生中的重要里程碑,但在步入婚姻殿堂前,您是否考慮過婚前協議的重要性?
婚前協議是一種法律工具,旨在明確夫妻雙方在婚姻期間及離婚時的財產分配、債務承擔等事項。透過婚前協議,雙方可以提前設定婚後的期望,明確財產、責任與其他重要事務的分配方式,不僅能減少爭執,還能避免潛在的法律問題。
婚前協議的主要內容
1. 財產分配:明確界定婚前、婚後財產的歸屬,避免日後爭議。
2. 債務處理:約定婚姻存續期間所產生債務的承擔方式。
3. 贍養費用:針對離婚後的生活費用提供保障。
4. 家事責任分配:透過婚前協議,可以針對家務分工、經濟負擔比例、子女照顧等事項達成共識。
5. 子女姓氏約定:依照台灣法律,新生子女的姓氏可從父姓或母姓,若有需求,夫妻可於結婚時事先約定未來子女的姓氏。
制定婚前協議的注意事項
1. 合法性:協議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規定,如剝奪子女的親權等。
2. 公平性:確保協議對雙方公平,避免日後被認定無效。
3. 書面形式:協議應以書面形式訂立,並建議經公證或律師見證。
在台灣,若夫妻未簽訂婚前協議,則適用法定財產制,將夫妻財產分為婚前財產及婚後財產,於一方死亡或離婚時進行清算。
總之,婚前協議不僅是對自身權益的保障,也是對婚姻關係的負責任態度。透過清晰的協議,雙方可以避免未來可能的紛爭,讓婚姻生活更加和諧。 -
MORE
遺產誰說了算?汪小菲恐有優勢
大S(徐熙媛)驟逝的消息震驚社會,各界對其遺產分配展開討論。值得注意的是,若逝者未立遺囑,前夫可能在特定情況下對子女的遺產擁有管理或使用權。
都離婚了,為什麼前夫還可以插手遺產?
若夫妻離婚後一方過世,未成年子女依法繼承逝者的遺產。根據《民法》,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通常為其監護人。因此如果汪小菲(子女的生父)可以合法擁有子女的監護權,並成為子女遺產的法定代理人,管理遺產到子女成年。
這意味著,汪小菲可能對這部分遺產的使用和投資進行決策。
這個狀況可以避免嗎?
為避免前夫插足子女遺產的管理權,立遺囑是明智之舉。通過遺囑,逝者可指定信任的遺產管理人,例如成立信託基金確保財產到子女成年後動用,確保子女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。 -
MORE
辛苦一生,遺產便宜仇人?
近期,藝人大S(徐熙媛)突然離世,引發社會對遺產分配的關注。尤其是這些遺產是否會妥當的用在的未成年子女身上?還是落入前夫的手中?非常大的關鍵就在於是否有留下正式的遺囑。
為什麼要立遺囑?
若個人未立遺囑,遺產將依《民法》規定的法定繼承順序進行分配。這可能導致財產分配不符合逝者的意願,甚至引發家人之間的爭端。立遺囑可明確指定財產受益人,確保遺產給了自己想給的對象,減少潛在的家庭糾紛。
我想立遺囑該怎麼做?
① 確認遺囑形式:台灣法律承認自書遺囑、公證遺囑、密封遺囑等形式。自書遺囑需由立遺囑人親筆書寫、簽名並註明日期。
② 明確財產分配:詳細列出所有財產項目,並清晰指明每項財產的受益人。
③ 選擇見證人:若採用公證遺囑,需有兩位以上見證人在場,並由公證人製作遺囑。
④ 妥善保存遺囑:將遺囑存放在安全且可信賴的地方,如律師事務所、公證處或銀行保險箱,確保在需要時能被順利找到。
提前立遺囑是對自己和家人的負責任行為,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糾紛和情感傷害。